欢迎光临大为书画网    今天是: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   
大为书画网
书画评论
返回上页
您当前的位置:大为书画网首页 -> 书画评论 -> 查阅
王蘧常论书法


来源:无    浏览次数:4086    日期:2021/6/5

 

编辑: 大为书画网

“书者,文之极也。”

    在古代,书法并不是纯粹的艺术,平时的书信交往用的都是书法,如果你连基本的字都不识,又如何去写书法呢?现在,对于书法是用生命的全部激情去拥抱它,还是用僵硬的技法去雕琢它,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。前者是“道法自然”的书法家,后者是“循规蹈矩”的写字匠。中国书法,美的全部特质存在于一个书写优美的字形里。
    书法的最高的境界,从本质上来说,就是作为文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锻炼方式,或者说是“人格修行的表现”。书法技法只要勤加练习,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,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位书法家“谈何容易”,甚至有的人耗尽毕生精力也成不了书法家。
    书法是不应该成为一种“专业”,“专业”的只能是写字匠, 而非书法家。看看历史上被称大书法的颜真卿、王羲之、苏东坡……没有一个是以书法为专业而成为书法家的。 

王蘧常书法对联

文是书法之魂

    书法的核心恰恰在于对中国文化的把握。文是内容,书是形式。文是灵魂,书是形体。文是生命,书是躯壳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。文包括诗、词、歌、赋,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的内容。不管是自己写的、别人写的书法,都必须以文为载体。另外,文主宰着一幅书作的意境。文不同,书亦不同。可以说,是文统领着笔墨,驱使着笔 墨,构成一幅幅不同意境的佳作。苏轼的《梅花帖》,写到结尾,忽作狂草,那便是奔放的诗句所决定的。
    自从张怀瓘提出书家要“兼文墨”以来,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,从而形成了一个传统,历来有成就的书法家,往往是诗人、文学家、学问家。而今天的书法家所缺乏的,恰恰是这“兼文墨”的两手。由此可见,书法家要进一步提高艺术造诣,就必须从文学上下功夫。但在目前,大部分人最缺乏的还是“文”,书家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,没有广博的文化素养,书法是上不去的。

王蘧常书法作品

艺是书法之趣

   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当然也需要 在技法上反复锤炼。比如笔锋要藏而不露,落笔横行要“无往不复”,竖行要“无垂不缩”,古人称这种运笔方法为“一波三折”。但是这种技法是服从于书法内在 美的外在形式。因此历代书家都十分重视笔墨修养,也把笔墨技法的修炼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。这样写出的线条,才能沉着不浮,力透纸背。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是 “有质有韵”,即高雅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,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。

王蘧常书法对联

    对书法作品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书法家深厚的文化素养。书家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学修养,才能“挥毫超拔”。对于当代的书法家来说,艺术传统的修养也不可忽视,就是通常说的“传统功力”。只有具备深厚的传统功力,才能写出有魅力的书法,否则也就只沦得一个技法娴熟的写字匠。

王蘧常先生

    王蘧常(1900年6月2日—1989年10月25日),字瑗仲,号明两,别号涤如、甪里翁、玉树堂主、欣欣老人,浙江嘉兴人,中国哲学史家、历史学家、著名书法家。其父王钧畇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,工书法,博学。蘧常幼年受父影响,七岁时能作诗。早年曾从师沈曾植治学。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。1927年去上海先后执教于光华、大夏、复旦、交通等大学。     晚年致力于书法,精心研究汉简,欲化汉简、汉帛、汉陶于一冶,拓展了章草之领域。其书法作品在日本享誉极高,人称“古有王羲之,今有王蘧常”。曾任上海交通大学、光华大学(今华东师范大学)、复旦大学教授,文史哲艺俱通,著作宏富。

     ( 注: 文章来源于网络, 作者佚名, 若有侵权联系本网删除)

来源: 仲敬干<<三象艺术>>


 
网站首页  |  艺术动态  |   书画名家  |   网上画廊  |   陇原书画  |   书画评论  |   名家访谈  |   创作心得  |   视频之窗  |  
Copyright © 2005-2020 大为书画网 (www.gsdwhm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
业务热线:18893142737  13893239127  邮箱:gsdwhm@163.com
地址:兰市州安宁中兴小区7-6-3   建议使用1920*1080分辩率
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大为书画网  最终解释权归大为书画网所有
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:陇ICP备13000632号-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910号